千年诗光的接力:唐诗如何穿越时空与我们相遇
每当我们在中小学课本里诵读“床前明月光”,在大学课堂上分析《春江花月夜》的哲学意蕴,或在互联网上玩着“唐诗宋词生成器”时,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这些诞生于一千多年前的诗歌,是如何穿越烽火战乱、政治动荡和自然侵蚀,完整而准确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?
每当我们在中小学课本里诵读“床前明月光”,在大学课堂上分析《春江花月夜》的哲学意蕴,或在互联网上玩着“唐诗宋词生成器”时,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这些诞生于一千多年前的诗歌,是如何穿越烽火战乱、政治动荡和自然侵蚀,完整而准确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?
《诗经》的三百零五篇作品穿越了三千年的时空,李白的千余首诗歌至今被人传诵,苏轼的词作在互联网时代成为流行语——这些珍贵的文字究竟是如何躲过战乱、灾难和时间的侵蚀,成功传递到我们手中的?
作者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《江湖诗集整理与研究》,结项等级为优。项目包含《江湖诗论稿》和《江湖诗辑存》两个部分。本书即前一部分,今易名为《南宋江湖诗研究》出版。在江湖诗文献方面挖掘较深,书中辨伪部分较为有力,附录长文尤为前沿。
宋朝的图书事业发展繁荣,出现了官刻本、私家刻本、坊刻本三种类型、三种级别的图书,其中坊刻本流通范围很广、使用人数很多,影响很大,有必要对其阐述。本文对坊刻本的出现原因、分布区域、特点等进行了简单论述。
我的功课渐渐从四书五经变成了治国策论,父皇的用意亦是我的心之所向。